全國食品博覽會 | 宿遷酒文化深度解析:為何它是蘇酒的堅強后盾?
2024-10-18
作者:中貿編輯江蘇,經濟大省,以占全國1.1%的國土面積,創造了超過10%的經濟總量。
同時,江蘇還是全國唯一同時擁有大江大河大湖大海的省份,水域面積占全省國土面積的16.9%,居全國之首,是名副其實的水鄉。
“水”,可以說是江蘇的文化底色.......
在淮水之陽,有這樣一座城市,坐擁“三河兩湖一濕地”的自然生態水系,水域面積達2367平方公里。
它既是江蘇省最年輕的地級市之一,又孕育著人類最古老的產業之一——釀酒業,它就是——宿遷。
坐擁洋河、雙溝兩大中國名酒,懷揣六枚白酒中國馳名商標,所創的“綿柔型”白酒作為特有類型被寫入國家標準......宿遷傲立于中國白酒產區頭部序列。
蘇酒的釀造之源
1977年,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李傳夔、吳文裕等教授,在今雙溝附近的天崗湖鄉松林莊發現了一塊長臂猿化石。
化石左側上頜骨上面僅僅保留著三顆臼齒,且化石中呈現“醉態”。
專家推斷,化石成因是1000多萬年前在雙溝地區的亞熱帶原始森林中生活的古猿人,吞食了經自然發酵的野果液后醉倒不醒,因此該化石被命名為“雙溝醉猿”。
“雙溝醉猿”的出現,揭開了宿遷酒文化的歷史之源,成為了白酒宿遷產區“最具天然釀酒環境和自然酒起源的地方”的有力證明。
的確,從地理位置來看,宿遷地處北緯33度黃金釀酒帶,這里濕地遍野、氣候溫潤,年平均氣溫15度、濕度80%以上,微生物群豐富多樣。
正因如此,白酒宿遷產區與蘇格蘭威士忌產區、法國干邑白蘭地產區一道,被稱作“世界三大濕地名酒產區”。
從釀造沿革來看,宿遷釀酒,始于漢代,興于隋唐,盛于明清,有著1300多年的釀酒歷史。
明代時,宿遷的釀酒師傅就已掌握了根據酒花大小來判斷酒的度數與好壞的技藝。到了清代,宿遷白酒被作為貢酒上貢,有“福泉酒海清香美,味占江淮第一家”的美譽。
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和悠久的酒文化淵源,賜予了這座城市釀酒稟賦,宿遷成為如今黃淮名酒帶上一顆閃亮的明珠。
這座楚霸王項羽誕生之城,也終于在千年后以中國酒都的身份揭開了新的歷史篇章。一如其所釀之酒一樣,悠久而綿長,橫跨千年而芳香依舊。
蘇酒特色的高度凝練
一方水土釀一方美酒,不可復制的產區生態使得白酒宿遷產區形成了獨屬于自己的釀酒特色。
說到蘇酒,多數國人都會聯想到“綿柔”的標簽,而“綿柔”風格的出處就是宿遷。
因為這里孕育出了“綿柔”風格的鼻祖——洋河酒,而洋河酒也正是蘇酒最典型的代表。
2021年6月10日,國務院正式公布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蒸餾酒傳統釀造技藝(洋河酒釀造技藝)入選。
這一技藝的原身就是我們俗稱的“老五甑”工藝,通過對這一技藝的創新性傳承,洋河酒逐漸形成了如今的“224335”釀酒技藝,鑄就了其別具一格的綿柔品質。
而這一工藝的細節則是由白酒宿遷產區當地的氣候狀況、水源條件、土壤成分等自然要素共同決定,這是洋河酒作為宿遷產區白酒被賜予的基因財富。
此外,“好窖出好酒”,擁有世界“最大規模的白酒窖池群”的洋河酒,其酒窖里也藏著白酒宿遷產區的又一自然饋贈。
上世紀80年代,白酒泰斗周恒剛發起并主持了輕工部科研項目——“北斗計劃”,在對洋河酒的窖泥進行考察、研究時,他曾表示,洋河窖泥是他見過獨立于川派之外最好的窖泥。
而這,正是由白酒宿遷產區千年來豐富多元的微生物群,別致的生態環境以及一代代宿遷“養窖人”的精心呵護共同塑造而成。
這些,不僅壯大了洋河,也滋養了這片土地上的一眾酒廠。
如今,在酒都宿遷,除洋河外、雙溝、乾隆江南、御珍酒、分金亭酒等白酒品牌也都基于宿遷的風土,塑造著屬于自己的酒體風格、品質特征、味覺表現。
雙溝酒“窖香濃郁、酒體綿甜”,乾隆江南酒“綿芝幽雅、陳香舒適”,御珍酒“柔和淡雅、綿柔細膩”,分金亭酒“多香合一、回香正氣”.......
蘇酒版圖的重要極
白酒宿遷產區對于蘇酒的重要意義,不僅體現在地緣表達、風格塑造上,更在體現在宿遷白酒對蘇酒的產值貢獻以及市場開拓上。
根據現有公開數據,2021年,江蘇省產酒量總產值是518億元;宿遷市規上酒類企業實現產值386.44億元。也就是說,在釀酒產業上,宿遷扛起了江蘇省超七成(約為74.6%)的產值。
據悉,2023年宿遷釀造(酒)產業已實現產值488.6億元,另根據宿遷市發布的《宿遷市千億級產業攻堅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到2025年,宿遷將力爭酒產業產值突破600億元。
在市場規模上,從蘇酒頭部來看,2023年洋河、今世緣、湯溝分別實現了331.26億元(含雙溝38.23億元)、100.98億元、25億元(約)的營收,其中,洋河占據了蘇酒頭部超七成(約為72.45%)的市場份額。
從蘇酒二、三梯隊來看,白酒宿遷產區還擁有乾隆江南、御珍、分金亭等白酒品牌,近年來,這些品牌的知名度、營收不斷攀升,已逐漸成長為蘇酒的“第三增長極”。
此外,在蘇酒對外聲量的積聚上,白酒宿遷產區也發揮著重要作用。
在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聯合新華社、中國資產評估協會等單位主辦的“2023中國品牌價值信息發布會暨中國品牌建設高峰論壇”上,宿遷白酒“綿柔雙子星”——洋河酒與雙溝酒分別以773.17億元、201.39億元的品牌價值,榮登輕工領域第三、第九,分別位列白酒行業第二、第五。
持續擦亮“中國酒都”招牌
近年來,白酒行業市場份額不斷向“優勢產區、優勢產能、優勢品牌”集中,產區已成為白酒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支撐和重要推動力量。
在此之下,為坐實“中國酒都”這一名號,白酒宿遷產區在多個方面展開行動。
在原糧種植上,為解決宿遷白酒對外來釀酒原糧的高度依賴,宿遷市農科院通過聯建研究平臺、聯組科研團隊等方式,成功培育出生態抗蟲釀酒高粱“遷釀1號”,填補了江蘇釀酒高粱專用品種空白。
在生產釀造上,宿遷積極打造江蘇省釀造產業園,依托數字經濟,推動酒產業“智改數轉”,中國白酒行業首家智能工廠、國內釀造數智化程度最高且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生產線均落戶宿遷。
在產業鏈建設上,宿遷白酒形成了覆蓋上、中、下游的全產業鏈,打造了從“田間”到“車間”再到“舌尖”的綠色、智能、高端生產體系。與此同時,積極推動酒旅融合等白酒產業鏈的延伸與融合發展。
在產區品牌建設上,宿遷以酒為媒,打造了中國(宿遷)白酒之都文化旅游節,并已發展成為釀造(酒)產業鏈招商的重要舞臺。
2023年,宿遷釀造(酒)產業實現產值488.6億元,擁有白酒企業170余家、原酒產能24萬噸、儲酒能力130萬噸。產區內的洋河酒廠股份有限公司以773.17億元品牌價值榮登輕工領域第三,白酒行業第二。
今年七月,宿遷出臺了《宿遷市白酒產業高質量發展規劃(2024—2030年)》,文件指出,宿遷將全力打造“中國酒都高質量發展示范區,世界綿柔型白酒發展引領區”。
此后,宿遷白酒抱團行動的步伐明顯加快。
在今年舉辦的CNWFF2024第十四屆中國(南京)國際糖酒食品交易會上,宿遷白酒以產區形式集體亮相,并正式開啟了“宿遷美酒全國行”活動,釋放出產區抱團發展的鮮明信號。
蘇酒是中國白酒版圖上的重要一極,宿遷產區則是蘇酒最為重要的產區之一。
當白酒行業的推廣核心逐漸回歸到產區這一概念,宿遷產區未來將如何發揮集群效應、凝聚產業力量,進一步鍛造蘇酒的競爭力,讓我們拭目以待!